2007年第7期简报: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进步显著
发布人: 党办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0-03-19 访问次数: 59

  作为理工科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研究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校内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并形成合力,不断完善各项激励政策和管理制度,以科研进步促学科发展,通过加大制度基础建设,积极营造学术氛围等举措,为人文社会科学教师投身科研事业提供有利保障。
  学校针对人文社会科学进行系统规划。2004年12月, 学校“年年变样,三年富强”《行动纲要(2005-2007)》就针对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提出了三年发展规划,截止2006年底,学校已超额完成该规划的绝大部分指标。
  学校在制定学科“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现状和特点,科学规划未来四年(2007-2010)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全面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出台了《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明确了学校“十一五”期间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学校把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根本着眼点放在“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之上,以学科建设统领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通过构筑“一体(学科建设)两翼(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发展模式,实现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学校不断完善制度、营造良好人文氛围。继2005年校部出台5项人文社会科学规范性管理文件后,学校在2006年结合《行动纲要(2005-2007)》及各项管理制度实际执行情况,对已经出台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制度进行了修缮和调整。学校通过深入调研,进一步完善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制度与机制,已经和即将出台的规范性管理文件有《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预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用房租金补贴实施办法》、《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与创新团队管理办法》、《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列学术活动管理办法》等文件。
  此外,学校还积极构建多项配套机制,如激励机制、资源整合机制、跟踪管理机制、校内课题风险管理机制等,保障制度的落实和监督。科技处等校内各级部门特别重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纵向项目的管理工作,着重抓好申报质量与整合研究队伍,在项目管理方面,按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与财务处协商制定相应的经费管理与使用细则,制定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纵向项目的跟踪管理机制,着力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校内各级部门通过开设各类纵向项目申报专题讲座、组织专家预评审申报材料等方式,着力提高申报质量,整合研究队伍,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自2004年以来,学校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纵向项目都如期完成了既定研究任务。两年多来,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各类科研申报数、立项数和立项率都稳步提升,进步显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2005年的4项上升到2006年的7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从2005年的4项上升到2006年的8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从2005年的2项上升到2006年的12项。2006年学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申报与立项工作受到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表彰,学校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立项率位居上海市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