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9期简报:落实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 全面构建和谐校园
发布人: 党办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0-03-19 访问次数: 274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吹响了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战斗的号角。华东理工大学党委深刻领会市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历史契机,团结全体师生员工实现学校各项事业的更大发展,全面构建和谐校园。

  一、科学发展统领内涵建设

  一是把握教学评估契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紧密结合上海市本科教学检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等契机,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定位和特色,扎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国家、上海市和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形成一大批精品教材和课程,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学校在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完善教学设施等硬件条件的同时,建设和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新近启动的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明确了各部门质量责任,加强了教学过程信息的搜集和管理。2006年,学校开展“青年教师风采大赛”和“名师风范杯”等活动,引导每位教师立德树人,完善教风,带动学风;涌现出了以房鼎业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国家和上海市教学名师;学校还自筹资金1亿多用于新、老校区教学实验室建设和改善,并立项建设1 8个校级教学科研互动示范基地。 
  二是结合“211工程”建设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十五”期间“211工程”建设成绩显著,并通过教育部验收。学校通过“十一五”“211工程”建设,推动学校“十一五”总体建设规划的全面实施,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学校按照有利于发挥多学科优势、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形成和发扬优势与特色的原则,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创建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2006年,学科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十一五”各类科研项目顺利启动,科研经费到款连续四年突破2亿元;获得2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首获教育部十大科技进展;“大型煤气化及煤基合成反应器应用基础研究”团队进入了教育部科研创新团队。
  三是依托“产学研”平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产学研”合作,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通过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构建“产学研”联盟,围绕“技术咨询与评估、技术集成与扩散”的平台功能定位,推进技术成果转移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跨越式发展。学校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勇于挑战世界产业化难题。2006年,体现国际顶尖水平的无水氯化镁年产1500吨项目顺利实施,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华东理工大学“先进化学与化工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运行等充分体现了学校以“产学研”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

  二、党内和谐凝聚校园和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内和谐,各级班子的和谐示范和带动校园和谐。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和谐也是能力,和谐也是业绩,加强沟通交流,促进团结协作。鼓励干部同志们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依靠团结凝聚人心,鼓舞斗志,通过团结提升凝聚力,战斗力和生产力。学校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用党风廉政建设推动校园和谐,避免党风不正,孳生腐败等现象影响党内和谐与校园和谐。
  党内和谐离不开扎实推进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规范制度,实现制度和决策和谐;以党的建设培养干部,实现管理和服务和谐;以党的建设激励党员,实现党内与党群和谐,引导党员教师用党内民主带动学术民主,做团结合作的榜样;以党的建设指引团建,实现师生与学生和谐;以党的建设倡导先进文化,最终实现校园全面和谐,引领社区和社会和谐的构建。学校以五项举措推进党的建设:一是紧密结合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二级学院和党支部等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巩固和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树立系统思考和全局思维,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加强和改善各方面的工作,确保政通人和。党员干部和党员同志要在科学发展、规范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高效稳定。三是发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奢侈浪费。党员干部和党员同志要以创业的精神动力,谋求学校各项事业的大发展;积极开源节流,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四是密切关注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深入细致地做好干部、教师、职工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员干部和党员同志要带头做好辅助工作和基础工作,要有“甘为绿叶”的服务意识。五是加强校园人文精神建设,以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实现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

  三、依法治校促进规范高效

  严格议事程序,完善监督机制,逐步推进依法治校、完善民主管理。学校制定重要规章制度,规范办学行为,规范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学校党委已经制定了《华东理工大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实施办法》,目前正在试行进一步规范二级学院工作的会议制度和决策程序。2006年学校制定了《关于华东理工大学新一轮干部聘任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干部交流、干部任前公示、新提任干部试用期的制度,2006年完成了学校中层干部的新一轮聘任工作。
  党委建立和完善了党内情况通报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以逐步完善党代会制度为抓手,拓宽沟通渠道,搭建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学校建设的平台。学校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专题网站也于今年五月八日正式开通。学校积极探索构建科学民主的管理模式,如通过试行仲裁和申诉等制度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等。校长钱旭红同志倡导精细化管理,要求排查问题要细,有科学性;解决问题的方案要细,有可操作性,任务分解要细,责任明确;时间节点要细,强调落实;对分工边界协调要细,实现无缝衔接;用人察人要细,保证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建立良好的情绪环境。

  四、公平公正维护稳定发展

  校园内的公正、公平是实现学校和谐,实现学校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证。维护校园内的公正、公平要积极倡导民主思想和推行民主管理。学校在一段时间内仍应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同时,学校在住房货币补贴等具体工作中,都充分理解并处理好“效率”和公正的关系,2006年学校发放岗位激励津贴和业绩津贴总量达4200多万元,兼顾好公平与效率,提高教职员工待遇,反响良好。学校引导公正公平地评价每一部门,每位教职员工的氛围,如对教学一线的评价,不再以可量化的文章数、学时数、争取到的学科点数来衡量效率和贡献。学校充分尊重其他各支队伍做出的贡献,高度重视包括党政管理干部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内的各支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并从各项待遇的制度安排上给予公平对待,学校不仅重视和承认现在的贡献,更加珍惜历史的贡献,关注对将来学校的和谐、发展的贡献。学校在保障公平公正的同时,积极关心相对弱势群体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   

  五、和谐文化孕育校园和谐

  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谐校园建设的全过程,是学校各级党组织、各级干部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学校倡导“和谐”哲学思想,“宽容”精神和互相尊重的文化。理解和谐本身包含着差异性,多样性和对立统一,是和而不同。“和谐”哲学需要更多讲“统一”,而不是“对立”,摒弃“阶级斗争为纲”年代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水平。学校更关注各种利益,各种观点间的协调,均衡。学校以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根本利益,引导大家和谐共处,实现共同发展。学校强调宽容的氛围必须以理解为基础,以换位思考来支撑,宽容有助于建立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学校要求各级干部同志要宽容持不同意见的人,有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冒犯过自己的人;要容得烦心事,委屈事。受人尊重是人的合理诉求,尊重和被尊重是相依相存的,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与和谐部门之间工作关系的要求,学校特别尊重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慎重处理好会影响人积极性的各种矛盾。学校认为必须高度关注师生员工的心理和谐,良好的心态与始于内心的和谐,是校园和谐的基本条件,也是人身心健康的标志。
  党委书记沈伟国同志强调,在和谐文化培育方面学校要努力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学校的发展必须重点突出,协调发展。我校离不开“化”和“工”的特色和重点,现在把它提炼为“过程工程”。学校“十一五”规划既为以“过程工程”为核心的学科的重点建设描绘了蓝图,也为理科和文科的发展拓展了空间。理科的协调发展一方面可实现优势向学科源头拓展,真正使理工大学名符其实,另一方面也为“化”和“工”的学科建设巩固基础,提供支撑。我校文科因为鲜明的优势和特色已经具备了发展的基础,它的发展也是社会建设和学校人文环境建设的需要,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我校的理科和文科发展要与学校的优势与特色相结合,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整合力量,团结一致,重点突破。二是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大学承担着科技创新,创新文化的建设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等多重创新任务。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氛围的学校,不会有活力,也没有推进发展的动力。大学还承担着传承的任务:传承知识、传承文化、传承精神、传承特色和风格。我校虽然建校历史不算很长,但特色鲜明,在许多方面都有值得传承的经验和风格。传承和创新不是绝对对立的,即使是知识传承,也需要传承方法上的创新。创新不但是行动,而且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素质、一种习惯,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培养对象的身心。这需要有一个和谐、稳定、宽容、人性化的人才培养环境来保证。学校一方面需要改革、创新,另一方面也需要和谐、稳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秩序。三是处理好竞争和宽松的关系。发展需要人才队伍来保证,人才队伍需要政策和氛围来调动积极性。在高校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加强定量考核,激励教职工努力工作,曾经是许多高等学校改革的成果,对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校发展,已经和正在继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在也存在一些“过度考核”和“考核过度量化”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全面构建和谐校园,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十七大的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