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5期简报:华东理工大学实施“三位一体”就业工作模式促进大学生就业
发布人: 党办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0-03-19 访问次数: 292

为了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华东理工大学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就业职能部门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实施“培养就业队伍、培育就业主体、搭建就业平台”三位一体的就业工作模式,形成了大学生就业促进的良性运作机制和工作格局。
  1.完善领导和工作体制,加强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培养
  华东理工大学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实现由校长牵头的“一把手”工程,下设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学院设置分管就业的专管领导、专职辅导员,并发动班导师、导师、部分学生党员协助完成就业服务工作,形成了就业工作的“系统工程”和网络体系。2006年年初,校长钱旭红亲自主持召开全校就业工作会议,提出明确的就业工作目标和责任人,部署就业工作的开展和实施。结合学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工作队伍培训的传统和上海市辅导员建设年的契机,为了加快校院两级就业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提高学校总体就业工作水平,促进大学生顺利、充分就业,学校就业工作职能部门与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积极磋商,举办了针对学校就业工作队伍的上海市职业咨询师中级培训班。第一期该培训班在5月18日-6月22日期间对参加培训的35名学员进行100课时的理论培训和30课时的专家带教,从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方面提升培训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并由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进行专业能力测试,测试合格后,颁发上海市职业咨询师资格证书。这是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有效缩短学校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进程的周期和成本。

  2.培育就业主体,打造、提升毕业生职业竞争力
  华东理工大学积极开展企业论坛、职业辅导系列讲座、团体辅导等等活动,让大学生了解企业,了解自己,尽早学会职业生涯规划,尽早掌握求职本领,尽早了解和走进职业市场;以“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学生团体职业指导和职业发展培训和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自我探索教育,在重点做好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的同时,逐渐向低年级渗透,强化全体在校大学生“职业和生涯发展”的理念,并通过“方向”等品牌项目和协会会刊进一步完善,强化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开展职业测评和生涯咨询服务。学校开通了北森公司《职业发展测试学生版》专业测评系统,此软件是目前国内高校使用的主流职业发展测软件,已有140余所高校使用。学校已派出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参加了北森公司组织的专业培训,并获得了北森测评结果解释和咨询的资格,同时学校也为学生提供其他专业的测试与辅导,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探索职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3.搭建就业平台,开拓就业市场,编织就业网络 
  华东理工大学积极推进信息共享,提高信息使用效率。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积极搭建信息流通平台,一方面拓宽和用人单位以及各省市人事局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发毕业生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建立了教室大厅专栏、学生宿舍专栏和实时网络等信息发布体系。为了方便用人单位及时发布或更改就业信息,就业网站还为单位开辟了网上注册和自主发布或更新就业信息的渠道;广泛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做到对毕业生就业思想、就业困难、就业动态能够及时掌握、全面了解,建立各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周报制度,并实现就业指导个性化,就业帮助针对化;根据学科特色、合作情况,开展各行业的就业市场开发工程,如经济类专业开发金融行业的就业市场,和银行、证券公司进行沟通;机械类专业开发制造行业的就业市场,和化工、制造、工程企业进行沟通,开展实习培训方面的合作和人才工程方面的探讨;
  为了响应国家建设和服务基层的号召,学校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制定了《华东理工大学2006年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宣传实施方案》,并根据计划分阶段具体落实。今年2月份,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在校内举办了大型“面向基层就业”宣传暨现场咨询活动,活动分为“现场咨询”、“展板展示”、“留言签名”、“互动问答”等几个板块。今年3月,学校举行了“走出校园、走进郊区——华理百名学子郊区中学行”活动,在毕业生中掀起了志愿奔赴上海郊区基层就业的热潮。这是学校贯彻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面向基层就业的又一重要举措;学校还积极积极鼓励、引导、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学校与泰豪集团、上海科立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在逸夫楼演讲厅共同签署了华东理工大学“泰豪-科立创新创业基金”合作协议,两家企业在华东理工大学首期投入100万元,分别用于资助学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创业教育、模拟创业、企业孵化和创业扶持等,而学校同时在企业建立“就业创业实训基地”。 “泰豪-科立创新创业基金”,基金下设“阳光资金”、“星火资金”、“种子资金”和“创业资金”,该基金是泰豪集团和上海科立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在高校设立创业基金的首次尝试,也是华东理工大学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营造自主创新和自主创业氛围的重要举措。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创业、成功创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积极筹办“2006年科技创业培训班”,对学生进行心理准备、知识准备、创业过程等各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并开展“一对一”跟踪服务,目前该中心已收到学生创业项目申请表30余份,项目计划书近2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