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12期简报:发挥学科优势 服务产业报国 华东理工大学“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
发布人: 党办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0-03-19 访问次数: 137

  华东理工大学立足自身学科优势、着眼国家经济建设,以产业报国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基础,依托政府政策支持,联合企业行业优势,在盐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谱写了“产学研”合作的华丽篇章,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学校承担国家重要科技计划任务项目数共计122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1项;科研经费达2.91亿元人民币,已连续十多年居上海市高校前三位。

  一、创新利用资源 辅助西部开发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对国民经济均衡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华东理工大学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于建国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以青海察尔汗盐湖丰富的水氯镁石为研究对象,经过多年的艰苦攻关,首次在国内实现了关键技术和产业化的重大突破,建成了年产1500吨无水氯化镁生产示范线。验收专家一致认为,该项成果对青海察尔汗盐湖地区镁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卢冠忠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在稀土元素高效、高质利用的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对我国稀土资源高效利用和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打破国际垄断 填补国内空白 

  “化工强我荣,化工弱我耻”,华东理工大学在石油化工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技术突破,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作出了积极贡献。聚酯技术成功开发和产业化,打破国外专利商长期垄断,已用于国内四十余套聚酯装置建设和扩建,节省二十余亿元技术引进投资。为此,温总理批示:“聚酯技术自主化和装备国产化的成功启示是宝贵的,要认真总结经验,……从政策、机制、科技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我国聚酯工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苯乙烯大规模生产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国产化,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打破了国外专利技术的长期垄断;相关专利技术,已先后被10余家大型企业所采用,近三年新增利税10亿余元人民币。在大型石油化工装置智能建模与控制技术开发方面,仅应用于中石化12套工业装置,每年就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5亿元以上。

  三、突破能源瓶颈 倡导环境友好

  面对煤矿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华东理工大学积极开发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的核心技术,与大型企业联手,成功开发出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国际首创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打破了国外专利技术垄断,并实现了产业化。经检测,该技术的各项工艺指标都超过了国外同类技术,并于2006年11月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华东理工大学大型煤气化等相关技术也都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大力推动我国现代煤化工和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和谐统一。
  在生态农业方面,华东理工大学国家973首席科学家钱旭红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00万元经费支持,在“绿色化学农药”等生态农业研究领域取得了具有实用价值和创新性的成果,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