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4期简报:华东理工大学召开2011年科技评估大会 全面总结工作经验 部署新一轮科研工作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11-05-16 访问次数: 228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精神,华东理工大学于201152召开科技评估大会,全面总结学校近几年科技工作的主要成就及工作经验,积极部署学校新一轮科技工作的重点。华东理工大学钱旭红校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在中央与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近几年在科技领域实现了长足的发展。聚焦高峰学科方面,大型石油化工装置智能建模与控制技术及软件综合应用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及化学工程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使我国摆脱了大型乙烯和PTA装置先进控制技术长期依赖国外引进的局面。10万吨/年聚酯国产化成套技术突破了聚酯工艺软件包的所有难点和技术关键,成功应用国内12套大中型聚酯装置的建设和扩建,打破了国外聚酯专利商长期垄断我国聚酯行业的被动局面,填补了我国用自主技术制造聚酯装置的空白。学校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喷嘴对置式气化技术,是国际上唯一一家同时掌握水煤浆和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研究机构,打破了欧美跨国公司对大型煤气化技术的垄断。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工业技术实现了苯乙烯大规模生产技术及反应器的自主创新和国产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学校微生物采油在全国多个油田运用,成为循环经济的样本。由学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的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技术项目获得2010年国家973计划项目资助。田恒水教授“二氧化碳减排与资源化绿色利用的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运用全新方法——在化工原料生产过程中,引入二氧化碳,合成绿色化学品碳酸二甲酯,不仅使生产设备投资节约70%,节能90%以上,中国由碳酸酯产品进口大国成为出口大国;更重要的是,新技术替代剧毒光气的同时,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了二氧化碳的绿色化利用——仅现有的12家应用企业,每年就可减排二氧化碳约220万吨,减排废水千万吨。面向经济建设方面,学校生物医药学科在创新药物研究领域特色鲜明,主要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与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等制药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在材料领域学科群中,田禾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合成了一系列光致变色荧光新型材料以及树枝状多功能新型发光材料,为进一步发展高密度可擦式有机光存储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在医用生物材料领域,刘昌胜教授的科研团队与上海中山医院合作研制出的人工骨,在骨科、脊柱外科、口腔科等领域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学科交叉领域,李春忠团队利用无机颗粒改性聚合物复合材料改善,并赋予新的力学功能的研究,对开发高端聚合物复合材料并使之在汽车、高铁、建筑、电子电器和通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会议指出,学校近几年之所以厚积薄发,根本原因是学校能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行业和企业需求、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需求,在服务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促进产业升级中,以国家和地方政策为依托,以产业报国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基础,不断调整学科发展战略、优化学科和科研布局。

钱旭红校长提出,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历史时刻,学校全体成员要时刻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在高等教育发展上,要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在学生成长成才上,要将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将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明确学校今后一段时间科技工作的“三大战略”:一是注重学科链式发展。进一步从面向经济社会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组织整合学科、优化科研布局,将“学科链”发展为“产业链”、“转化链”。具体包括:在优化学科和科研布局的过程中,通过加强以过程工程为核心的化工(石油)、生工、能源、制药、材料等学科的建设,实现优势延伸;积极支持信息、机械、环境、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建设,依托化学工程学科的优势,强化特色;推进化学、生物学、药学、数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发展,实现优势向学科源头拓展;围绕学科调整,加大支持力度,以转型社会、都市文明与现代化、金融物理学、能源战略与循环经济、非政府组织为研究突破口,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发展边缘和新兴学科,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和研究方向。二是注重项目理念创新。充分发挥田恒水教授理念创新的典型示范作用,积极拓展从理念出发解决问题,激发大学产学研项目的原始创新能力。三是注重成果供应对接。以“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为平台,对实验室走出来的科研成果,进一步进行工程化设计和研究,使科研成果在校内就能进入某种“实战”状态,进而直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华东理工大学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相关学院负责人等100余人出席会议。